中考广州站 > 强力推荐 > 【观点PK】班干名称花样繁多是利是弊?

【观点PK】班干名称花样繁多是利是弊?

2010-01-30  作者:匿名  来源:网络  进入论坛

  班干名称花样繁多   “创新”为了鼓励进步:赵小鹏生性活泼好动,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班主任陈老师一直拿他没办法。批评、罚站、找家长……小鹏似乎都不在乎。后来,陈老师想出了一种......

  班干名称花样繁多

  “创新”为了鼓励进步:赵小鹏生性活泼好动,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班主任陈老师一直拿他没办法。批评、罚站、找家长……小鹏似乎都不在乎。后来,陈老师想出了一种“正面鼓励”的办法——让小鹏当干部,学会“以身作则”,从而约束自己。因为当时班干部的名额都满了,陈老师就灵机一动,想到了“纪律稽查小组长”这个名词。“虽然是特设的岗位,但这个方法确实奏了效。”陈老师说,自从当上了“纪律稽查小组长”,小鹏很少搞小动作了,在监督同学们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特殊班干”特殊用途:和陈老师一样,白云区某小学三年级的林老师也为班里的学生“创造”了不少班干名称。刘小笛同学聪明伶俐,可就是不爱写作业。同学们见小笛老不交作业,难免暗地里议论嘲笑,这使得小笛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心理专家的建议下,林老师为小笛创造了一个“收作业本负责人”的班干称号,让小笛每天负责收作业。这下,小笛不好意思不写作业了,问题得到了解决。

  应付“求情”无奈之举:记者采访发现,也有一些班干部是老师为了应付家长的“求情”而设立的。倩倩喜爱唱歌跳舞,也很愿意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可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位置已经有别的同学在任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倩倩爸爸找到了班主任杨老师,希望能给倩倩一个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杨老师不好拒绝,就想到,每天操场上同学们排队进教室的时候,其实可以有一个“喊口号领队”,倩倩的嗓音洪亮,干这个合适。自从当上了“喊口号领队”,倩倩每天很早就去学校。

  家长看法:

  有人赞同,有人拍砖

  虽然班级里老师创新出的各种“特殊班干”起到了它的作用,可在其他同学和家长的心目中,却也有着不同的想法。

  “特殊政策”是为鼓励:李先生觉得,老师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孩子。孩子能在鼓励下进步,事实也多次证明了这种效果。“小孩子如果觉得自己是老师的小帮手,会非常开心,还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好。”

  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刘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其实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班里有个一官半职,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些锻炼,更受老师的重视,能和同学多交流。但班干的职位又只有那么几个,老师只好想出了更多的名头,这也是无奈之举吧。”

  班干名称“太多太复杂”:四年级的卢峰同学有不同的想法。“现在班级里几乎有一半的同学都有‘官职’了。什么‘检查卫生负责人’啊、‘带头发言先进分子’啊、‘最有爱心的同学’啊等等,有时候都记不得谁是干什么的了。”

  “有时候,班干部彼此之间还会‘争权’,比如,班长现在就不能管纪律了,因为这个归‘纪律稽查组长’管。而如果这两个同学平时有矛盾,‘纪律稽查组长’甚至会想办法整整班长……搞得乌烟瘴气。”

  班干也要“分猪肉”?在外企工作的黄先生觉得完全没必要非要孩子当班干。“本来嘛,‘班干’就是给那些表现优异,喜欢承担责任,也希望得到更多锻炼的孩子们当的。可是,不喜欢有太多束缚的孩子也未必就是‘坏孩子’。如果一个班里人人都是班干,不是限制了孩子们的自由发展么?有的孩子就只喜欢单纯、自在的生活又如何呢?”

  过来人说法:

  当过班干部并不代表有信心

  在这次采访中,一些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也对记者谈起了自己对于昔日“班干”的感受。

  我丢了“班干”光环:小唐从小学起就担任班里的中队长,初中时就是班长兼团支部书记,到了高中和大学,却没有人选自己了。回忆起自己当班干部“有起有落”的往事,小唐觉得,“小学和初中时过得特别幸福,因为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我,我总感觉自己是光荣的、成功的、优秀的。可是高中以后,我在各方面好像都没那么突出了,当惯了班干部的我,一旦没有了这个‘光环’,一直郁郁不乐。”现在,小唐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小唐似乎一直没能重拾那份自信。

  我不后悔没当过“班干”:高辛从小一直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非常聪明,不过,“当班干”就不用想了。但是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为高辛领悟力快,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谈起“班干部”,高辛觉得“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每天帮老师跑前跑后,又到学校里开会什么的,多无聊啊,有那个时间,还不如看本漫画。社会上的竞争是凭真本领的,不一定说当过班干的就一定有什么优势。”

  专家意见:

  “当班干”对孩子发展有利有弊

  在专家看来,“班干”话题是社会上应该注意,却没有被充分注意的角落。广州“父母学堂”会长许化利认为,老师和家长对于是否让孩子当班干、怎样当班干应该有更加成熟的认识,这样才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专家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在一个集体环境中能够成为“干部”,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重要”、“有价值”,同时也可以得到锻炼,对于未来的成长的确有所帮助。但这种帮助的作用并非绝对的,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当班干”。

  专家表示:不同的“班干”位置,可以使孩子的不同能力得到锻炼。比如,在学校里开会,向同学们传达“精神”,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协助老师组织班会、联欢会,可以锻炼到整体组织能力;如果是宣传委员,画黑板报,则可以锻炼到设计、写作能力等等。但这些能力并非只有当班干才能得到锻炼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机会也很多。反之,“如果孩子只是在学校里‘当干部’,回家以后却很少做家务,也打理不好自己的事情,反而容易产生虚荣心。”

  此外,当班干的确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对于本身能力就有限的孩子来说,可能局限了其他发展的可能性。

  赏识教育须兼顾整体

  广州市少年宫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还显示:在“最喜欢的事”中,孩子们选择最多的是“表扬和鼓励”,占35.41%,甚至多于他们喜爱的电脑(25.17%)和旅游(17.26%)。专家认为,适当地使用增加班干名额而“鼓励”学生的方法有时的确大有裨益,因为以正向鼓励为特征的“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强化正确行为,可以更为巧妙地让孩子进步。但是如果随意、太多的“鼓励”,也可能产生反效果。

  比如,如果老师经常随意地任命各种“班干”,其他同学们可能会感到不公平,而被选的同学也可能产生无端的优越感。因此,老师在使用这种方法鼓励个体时,还应该考虑到兼顾其他同学的感受。

广州中考网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学而思中考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0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京ICP备09042963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客服电话:(020)87597747 主编邮箱 给中考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