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广州站 > 中考语文 > 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文言散文

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文言散文

2010-04-14  作者:.  来源:天利中考  进入论坛

  专家解读考点   考点阐释:文言散文是中考语文试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占整个试卷总分的10-15%左右。据对92份试卷的统计,最低的7分,最高的20分,平均分值为11.88分,7-10分以下的试卷占27.2%,10-20......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面题目。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部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

  布席⑤之初,呕者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⑥,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②下迨(dài)部(bù)屋:下至小户人家。部,遮蔽光明之物。③交衢间:指路边。衢,大路。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辊,车轮转动之声。霍,疾速闪动的样子。 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署: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髻鬟之始掠也( )

  (2)风力虽尚劲( )

  (3)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 罍而歌者

  一人缓板而歌

  C 竞以新艳相角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文段理解。

  (1)甲文写 景,以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在乙文中找出相应的点、面例句。

  (六)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5题。

  书戴嵩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①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②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④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⑤。”不可改也。

  【注释】①囊:袋子。此处指画套。②拊(fǔ)掌:拍手。③搐(chù):抽缩。④掉尾:摇尾巴。⑤婢(bì):女佣人。

  1.给划线的字注音。

  一日曝( )书画   谬( )矣

  2.解释划线的字。

  (1)所宝以百数 宝:

  (2)处士笑而然之 然: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为什么牧童敢说杜处士的画有错误?

  5.“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什么意思?这话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七)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5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乙】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其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1.为下面句子断句。(用“\”标出停顿处即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用心一也( )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

  (3)其业为吾所有(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乙文作者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你认为是否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50字以内)

  5.请你从内容或写法方面对两文作一个简要的比较。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冕求学

  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安阳韩性  (当时著名学者)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学士文集·芝园后集》)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安静的样子。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1)窃入学舍 窃: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执:

  (3)琅琅达旦 旦: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冕小儿恬若不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听已,辄默记。

  (2)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3)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4.王冕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

  5.你对文中王冕的表现有何看法?

  (九)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宋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贤之。苏洵独曰:“此不近人情者。”作《辨奸论》以刺之,谓王衍、卢杞合为一人。性强忮注][,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当时称为拗相公。然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故神宗排众论而力倚任之。

  【注】忮(zhì):刚愎。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故神宗排众论而力倚任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世多贤之 贤:

  (2)衣垢不浣 浣:

  (3)称为拗相公 拗:

  3.说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性强忮,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4.文中哪句话表明王安石有节俭的好品行?

  5.宋神宗是怎样看待王安石的?

  6.我们学过不少王安石的诗文,对他有所了解,你喜欢这个人物吗?谈谈你的看法。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伐: (2)反:(3)师: (4)过:

  3.说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1)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4.从本文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十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颖面①,稍解,授笔成本,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挝②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③之。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释】①颖面:洗脸。②挝(zhuā):这里是挑剔、挑拨之意。③沮:同“阻”,阻止。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谪: (2)官:

  3.翻译下面句子。

  力士素贵,耻之,挝其诗以激杨贵妃。

  4.在文学史上,李白享有“ 仙”的美誉,本文哪几句可以证明他这一美誉并非虚得?请在原文中用“ ”标出。

  5.“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阅读传文及本诗后,你了解到李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喜欢他的性格吗?为什么?

  (十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桓南郡好猎

  桓南郡好猎。每田狩①,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②。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③所指,不避陵壑。或行阵不齐,君④兔腾逸,参佐⑤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⑥,颇敢直言。常自带绛棉绳,箸⑦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⑧。”玄自此小差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田狩:打猎。②蔽隰:遮盖大地。③双甄:军队的左右两翼。④君(jūn):獐子。⑤参佐:部下。⑥贼曹参军:参佐官名。分曹办事,贼曹是其一。 ⑦箸(zhuó):通“著”,穿着,附着。⑧不能堪芒:不能忍受(粗绳的)芒刺。 ⑨小差:(捆绑部下的事)略好一些。差,同“瘥”,病愈。

  1.解释文中划线词。

  (1)盛: (2)系束: (3)直言: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五 六 十 里 中 旌 旗 蔽 隰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玄问此何为。

  (2)桓道恭,玄之族也。

  4.桓玄出猎的阵营气派如何?(用原文回答)

  5.“公猎,好缚人士”的原因是什么?

  6.怎样看待桓道恭自备绳索,敢于直言?谈谈你的看法。

  (十三)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③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④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薄:撞击。④盍:何不。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号: 向: 作色:

  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3.落水的商贾获救前后的言行表现有何不同?用你自己的话分别作一番描述。

  获救前:

  获救后:

  4.简单回答。

  (1)“黯然而退”表现了“渔者”当时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2)从文中找出与“许金不酬”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乃不可乎?

  6.假如你在其中的一个场面,你想对其中的一个人物说几句话,表示你的看法:

页次:5/7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中考网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学而思中考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0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京ICP备09042963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客服电话:(020)87597747 主编邮箱 给中考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