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广州站 > 中考语文 > 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文言散文

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文言散文

2010-04-14  作者:.  来源:天利中考  进入论坛

  专家解读考点   考点阐释:文言散文是中考语文试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占整个试卷总分的10-15%左右。据对92份试卷的统计,最低的7分,最高的20分,平均分值为11.88分,7-10分以下的试卷占27.2%,10-20......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丙文中划线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  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3.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以上三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三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009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试题)

  (九)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3)负势竞上( )

  (4)望峰息心( )

  2.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2009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试题)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只标一处)

  天 与 云 与 山 与 水 上 下 一 白

  2.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

  (1)余拿一小船 拿: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3)及下船 及:

  3.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

  4.到了湖心亭,写亭中人的惊喜有什么用意?

  5.文章结尾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6.说说这篇游记是怎样将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起来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划线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

  A 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 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 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

  2.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

  (1)略无阙处( )  (2)不见曦月( )

  (3)良多趣味( )  (4)晴初霜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④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⑤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⑥焉。风摇其巅,韵⑦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⑧朽,决疏土石,既崇⑨而焚,既酾⑩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1〇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①渴:潭名。②泓:水深的样子。③倏:迅速,极快。④睨:斜着看。⑤诡:奇异。⑥庥:同“休”。⑦韵:和谐悦耳的声音。⑧翳:遮蔽,隐藏。⑨崇:增长,这里指堆积。⑩酾(shī):疏导。1〇蠲(juān):使清洁,整修。

  1.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出两处)

  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2.解释下面句划线点的词。

  (1)民桥其上( )

  (2)潭幅员减百尺( )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2)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

  4.文中写了哪三处景观?具体说说泉上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注][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蕲(qí)水:县名,即今湖北省浠水县。

  1.本文题为“游沙湖”,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 ,于是 ,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 ,作者写词抒怀。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因( )往相( )田得疾

  (2)是( )日剧( )饮而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谈谈你对文中词的下半阕的理解。

页次:4/7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中考网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学而思中考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0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京ICP备09042963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客服电话:(020)87597747 主编邮箱 给中考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