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初二学生小祺上课,他问了我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宋老师,我们校长很自私也很过分,他总是让我们学习学习,其实是为了他自己的成绩,您说这样对吗?”
当前,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对于中国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抨击,从国家教育体制到学校教学,从领导讲话到教师授课,他们有很多看起来有道理,但是家长却无法认同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和看法,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很容易从心态上,孩子就是排斥当前教育的,成绩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小祺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回答起来却不是很容易。你既不能说,“校长也是为了你们大家好啊!”那样,孩子马上就会觉得你很假,一味回避校长的个人动机;同时,也不能简单认同他的观点,“对,校长就是有私心,你们不用听他的。”呵呵,那孩子还会学习吗?
于是,我把问题引向更广阔的领域。我说,“小祺,这不是教育问题,这是人性问题,也就是说,人的私心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接着,我给他讲了一个《镜花缘》中的故事“君子国”,在君子国里,每个人都没有私心,都以吃亏利人为乐。比如,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买东西,如果原价是十两,买东西的人就说,你要的价格太低了,我出12两;而卖东西则说,我的东西没有那么好,你给8两就行了。这样下来,两个人怎能成交呢?反过来,只有两个人都有私心,买东西的人想在买的同时少花一点,卖东西的人想在卖的同时多卖一点,才有可能达成一致,完成交易,促进经济繁荣。
同理,如果我们的校长也来自君子国,那学校之间的竞争会怎样呢?甲校长可能说,“我们怎么可以比乙校的成绩好呢?同学们不要每天都上文化课了,一三五上课,二四六日出去玩吧。”乙校长可能说,“我们也不能比甲校好!大家认认字就好了,剩下的时间就都上兴趣课吧。”接下来,甲校长会怎样呢?他很可能说,“我们还是比人家乙校名次好,这怎么可以?!同学们干脆就别来上课了。”接着,乙校长可能会让大家把书都烧了,连字都别认了。如此下去,教育会成为什么呢?
说到这里,小祺大笑起来,我们比较简单地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校长的这种竞争私心,某种程度也可能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其实,孩子们之所以会产生类似的一时逆反,有情绪的因素,也有道德发展的原因,比如认为只要有私心就是错误的,就要全面否定。13岁的小祺正处在追求公正的道德阶段,所以,很容易出现一些类似的想法。
最后,我们俩一起畅谈了一个人的私心和大公无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希望小祺懂得,用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不必去苛求每一个人都没有私心;另一方面也希望他明白人生大义之所在,学会控制自己的私欲,更多地从国家、民族、家庭、团队的集体利益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得出有趣而有益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