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广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段可 2013-05-06 17:13:51
6, 诗词默写
从09—12年,诗词默写题都是以双选、名句默写、语境默写三种题型出现,13年应该同样如此。
① 双选题:占4分
一般考查诗句的易错字,同时需特别注意诗句的正确语序,如【10】“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
② 名句默写:
08—12年出题范围如下表所示。由此我们可总结,名句默写大多集中在八年级和九年级上册,课内诗词是重点识记部分,但课外诗词也不容忽视。
08年 |
0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
七上册 |
《观书有感》 |
《次北固山下》 |
《观书有感》 |
|
《钱塘湖春行》 |
七下册 |
|
《论诗》 |
《孙权劝学》 《江南风李龟年》 |
《逢入京使》 |
|
八上册 |
《三峡》 |
《归园田居》 《秋词》 |
《春望》 《桃花源记》 《核舟记》 |
《桃花源记》 《三峡》 |
《核舟记》 |
八下册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小石潭记》 |
《行路难》、《苏幕遮》 |
《赤壁》 《行路难》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 |
《岳阳楼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九上册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望江南》、 《出师表》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山坡羊·骊山怀古》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九下册 |
《孟子》两章 |
《曹刿论战》 |
《月下独酌》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移山》 |
《曹刿论战》 |
(注:加粗字体为课外诗词背诵范围)
③ 语境默写:根据题目的语境提示默写诗词,如含有颜色的诗句、表现望月思乡的诗句,对于诗词的感情理解较高,因此复习时需注意按照分类背诵,并且掌握诗句情感。
7, 文言文实词
从08年到12年的真题卷来看,紧随诗词默写之后的就是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特别是从09年开始,形成了解释5个文言实词的固定模式。总的来看,中考文言实词基本从课内重点文言文中来,且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 古今异义字:
古文中含有大量古今含义不同的实词,比如【0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迅速)等等,对于这类实词,学习过程中需注意分清古今含义,以免混淆。
② 通假字:
通假字的解释每年中考都会涉及,如【1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考试时出了发现通假字外,还需正确书写所“通”之字及其解释,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积累。
③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一般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六大类型。如【09】“故人不独亲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人),【10】“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名词作状语)等等。
④ 一词多义:此类词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往往能熟练地掌握某一个意思,对词的另外几个含义不太了解,导致翻译出现错误,如【1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重新),一般学生知道“更”为“改变”、“更换”、“时间单位”等,容易先入为主,所以学习中要注意将所学的实词总结归类。
Ø 总的来说,文言文实词翻译题难度并不大,所考的也大多是经典句子中的重点词汇,因此只要学生踏踏实实地积累和总结,一定能很好地掌握。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56分,37%)
通过对比08—12年中考真题发现,阅读与鉴赏部分考查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古诗词文言阅读,另一个是现代文阅读,共设13题,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表所示:
|
08年 |
09年 |
10年 |
11年 |
12年 |
|
第9题 |
文言文阅读
|
词语理解
选择
3分 |
词语理解
选择
3分 |
词语理解
选择
3分 |
词语理解
选择
3分 |
词语理解
选择
3分 |
第10题 |
句子翻译
4分 |
句子翻译
4分 |
内容理解
选择
3分 |
内容理解
选择
3分 |
句子翻译
5分 |
|
第11题 |
语义理解
简答
3分 |
品析情感
简答
3分 |
句子翻译
4分 |
句子翻译
4分 |
内容理解
选择
3分 |
|
第12题 |
古诗词鉴赏 |
①句意理解
②名句赏析
简答
6分 |
情感分析
简答
6分 |
①句意理解
②名句赏析
简答
6分 |
①词语理解
②情感分析
简答
6分 |
①词语理解
②情感分析
简答
5分 |
第13题 |
说明文阅读 |
内容概括
选择
3分 |
文意理解
选择
3分 |
文意理解
选择
3分 |
文意理解
选择
3分 |
文意理解
选择
3分 |
第14题 |
文意理解
选择
3分 |
文意理解
选择
3分 |
说明顺序
简答
4分 |
内容理解
选择
3分 |
内容理解
选择
3分 |
|
第15题 |
议论文阅读 |
把握论点
选择
3分 |
文意理解
选择
3分 |
内容理解
选择
3分 |
文意理解
选择
3分
|
内容概括
简答
4分 |
第16题 |
①句意理解
②感悟启迪
简答
7分 |
①情感品析
②技巧分析
简答
7分 |
①论证方法及作用
②拓展延伸
简答
7分 |
①词语理解
②概括论据
简答
7分 |
把握论点
选择
3分 |
|
第17题 |
记叙文阅读 |
内容概括
简答
6分 |
情节概括
简答
5分 |
情节概括
简答
5分 |
情节概括
简答
5分 |
①论证方法及作用
②拓展延伸
简答
7分 |
第18题 |
内容理解
简答
4分 |
人物分析
简答
8分 |
内容理解
简答
6分 |
形象分析
简答
6分 |
情节概括
填空
4分 |
|
第19题 |
句意理解
简答
6分 |
句意理解
简答
5分 |
情节理解
填空
6分 |
句意理解
简答
6分 |
句意理解
简答
6分 |
|
第20题 |
赏析理解、分析形象
简答
6分 |
故事背景分析
简答
4分 |
人物分析
简答
5分 |
情节概括
简答
5分 |
语段赏析
简答
4分 |
|
第21题
|
文学常识
选择
2分 |
文学常识
选择
2分 |
文学常识
选择
2分 |
文学常识
选择
2分 |
感想领悟
简答
6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