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填空
本文选自《 》,其书的主要内容是,是一部 家的重要著作。
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三、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4、所以动心忍性()
四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人恒过,然后能改
8、舜发于畎亩之中
四阅读理解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
2第一段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3、第一段属于什么论据?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是人"指什么人?人能担大任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人能担大任的客观条件是什么?)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
答:。
5、受磨难为什么能使人承受大任?(能担大任者必须具备哪些性格?)
答:。
6、人在磨难中有什么益处?(人能担大任的主观条件?)
答:。
7、人怎样才能生存发展?(用文中几个字作答)
答:。
8、作者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国家生存发展?
答:。
9、课文着重证明论点的哪一方面?
答:。
10、第一,二,三段分别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11、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一、二、三、(略)。四(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排比;列举事例,增强气势,说服力更强(3)事实;例证法(事实论证),有力证明磨难(忧患)使人生存发展。(4)能承担大任的人;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精神、生活、身体、行为。(5)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6)人恒过--而后喻。(7)改、作、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国恒亡。国内有法家弼士,国外有敌国外患。(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事实(例证法);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11)照应题目,再次点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