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各界广为诟病的“择校费”问题,有人大代表向教育部门提出“择校费什么时候能取消”的质问。依我看来,就算是现在立刻取消择校费也并非难事,只要权力部门如下“谁补课撤谁职”的“禁补令”一样,祭出“谁收费撤谁职”的撒手锏并切实执行,择校费就会立马遁形。但在现阶段,光是盯住择校费而忘记其背后的根源,恐怕是打了小鬼放了阎王,最后还是于事无补。
在过去物质匮乏年代,政府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向少数示范性学校,形成了“少数人吃饱吃好大家伙饿不死”的资源分配体制,优质名校因此而生,直至今天依然光彩逼人。名校与非名校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二元构造的存在,应该就是择校费的根源。当教育资源还未真正实现均衡配置,权力还常常缺乏有效制衡的今天,择校费下岗了,“电话”、“条子”和“招呼”就有可能挤进来。有媒体曾就择校费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家长45%不同意取消,称明码实价的择校费胜于递条子。老百姓的哲学从来都是讲究趋利避害的。过去没有择校费的年代,他们即便有浑身的解数,要想转学到名校读书,那真是“骆驼进鸡窝——没门”,只能眼巴巴瞅着某些人“一个电话、一张纸条、一声招呼”,把小孩送进名校。过去的择校属于权力,而今天的择校被金钱所补充,权力并非人人都拥有,但金钱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择校费让平头百姓也能在紧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分上一杯羹。
许多人也把择校费的矛头对准学校,其实学校是个冤大头,绝大多数学校并不想收取择校生,但捅不破社会上那张关系网,各种利益群体会变着戏法与你周旋。在各种有来头“条子”的狂轰滥炸下,学校往往不堪一击。你不让择校吧,那我就干脆暗度陈仓来个“择户”。当然,用择校费来平衡需求优化配置,归根到底并非理想的选项。笔者十分赞同教育部门“教育资源均衡之日才是择校费消失之时”的说法。因此,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代表,应该花更多的力气想更多的办法,力促各级政府在有效扶弱促强,尽快消灭学校之间差别上少说空话多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