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广州中考政策指南   广州中考手册   2017广州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广州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原创】就中考高考问题八问广州教育

来源:家长帮广州站    作者:sunlai大少    2017-07-17 10:09:27

说两句

  •   高考放榜后,一篇名为《高考放榜,深圳为何碾压广州?》的文章在某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在穗深两地掀起轩然大波,众说纷纭。各论坛、公众号也纷纷转载讨论。文章说的是高考,矛头所指却是中考,主要是从“中考科目、中考难度、中考腐败、人才流失”这几个方面展开。通观整篇文章,作者对广州中考是有部分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却存在较大的偏差。

      虽然文章有点偏激,但却引起了大家对中考招生等各方面的讨论,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个陪伴孩子走过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普通家长,作为一个浸淫广州升学指导8年的过来人,一直面对家长进行公益的志愿填报咨询,对各阶段的升学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也想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中考的导向是否应该结合高考改变?

      目前的广州中考,从功能上说,既是初中阶段的毕业学业考试,又是高中的招生考试。从性质上说既是水平测试,又是选拔性考试。这样的二合一考试是否合适?

      近年来,我一直研究高中阶段学生掉队的原因,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在高中掉队居然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我也曾就此开了专题讲座,呼吁家长理性择校。大量的案例已经证明,学生的中考成绩与学习能力不相符,恰是不少高中生在高中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节奏所造成的。也侧面反映了,广州中考将两试合一的做法值得商榷。

      考试的科目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是日常教学的导向,初中是过渡到高中的一个学习阶段,假如衔接得好,高中的学习会相对顺利。

      1、中考的科目

      广州中考目前的科目除语文、数学、英语外还包括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体育。而中考里面有两科(思品和体育)是和高考完全没有关系的科目,这也是最为人诟病的科目。每年都有家长在论坛呼吁中考要取消这两科,但一直没变。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孩子的青春期,学校通过课程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等进行引导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这一门课却成为中考科目的重要一员,甚至成为中考拉分的一科,必然会造成高中招生选拔时的部分失真。这种失真也使部分家长不能根据中考成绩理性择校。

      设立体育考试的初衷是让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然而,过于严格的考试标准,反而让学生对这种考核变得厌倦,孩子在青春期发育有先后,部分发育迟的,或者天生体质弱的,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拼命锻炼,甚至请体育家教进行补习。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儿子是早产的,胃还没完全发育好就已经抢闸出生,所以体质一直较弱。为中考取得好成绩,初二开始我就为他请体校的教练练习,在学校,他一直是最刻苦最勤快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对此他所有的老师都清楚,然而,中考的体育考试,他还是比其他同学落后,差四分得不了满分。体育考试也成为高中选拔的一门课程,真的合适吗?

      2、中考的难度系数

      广州中考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考试,所以中考的难度系数在0.65-0.70之间。这个难度系数是否合适?我只是一个家长过来人的身份,对此并没专业的认知。但通过对中考科目试题的分析,还是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语文和英语这两科偏文的科目,成绩分布的层次是比较分明的。但数理化这三科个人认为存在区分度不够的问题。物理化学,较好的初中学校,平均分一般在90分左右。但数学这科,存在“容易的大家都懂,难的,绝大多数人做不出”的现象,这样必然造成选拔的层次不够分明。初中作为高中的衔接,数学这一科最不好的是中考允许带计算器进考场!认识一个高中的数学老师,问他有什么建议给新高中生时,他第一句就是:“丢掉你的计算器!”高考的数学需要大量的计算,而且是不允许带计算器进考场的,在初中这个衔接阶段,不从初中狠抓计算能力的锻炼,在高考要想考好数学是不太现实的。高考考的不仅仅是会做,而且要做得快,计算能力的强弱在这个时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概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考的导向,将直接影响广州高中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影响升学率,是时候要改变了!

      中考的导向是否应该结合高考改变一下了?

      二、广州中考招生批次怎样才更有层次?

      广州中考目前依照下面几个批次进行,独立批、提前指标批、提前统招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中职。各批次学校招生的层次是比较分明的,都有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独立批是特色学校或者特色班的招生;提前批是国家示范性高中;第一批是省一级学校;第二批是市一级学校;第三批是区一级或者其他学校。除独立批和指标批不能下移批次招生外,其他各批次招生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将招生计划分散在不同的批次招生。

      在2002年以前,进入提前批招生的基本门槛是省市属中学。从2003年开始,允许部分区属示范性高中将部分招生计划投放到提前批招。2012年以前,只有华附可以以奥班的名义自主招生50人。而这50人的奥班,堪称是全省最牛的班。2012年和华附同是省属学校的省实高中也跟进,首次进行南山班的自主招生,只招一个班40人。当年的广附国防班也面向全市进行招生,开始想通过自主招生录入,当时对报考学生政审面试后也公布了入围名单,但被教育局叫停。于是广附打算将国防班放在独立批招生,但也未如愿,最后招录还是在统一的招生平台进行。2013年传统的广州强校广雅和执信以特色班(博雅岭南班、培元班)的名义在独立批招生,虽然同为省重点高中,但因为这两所学校只是市属中学,按规定没自主招生资格,于是通过特色班在独立批招生以达到和华附、省实竞争生源的目的。执信的元培班和广雅的岭南班录取线高达746和740分,远高于华附省实在提前批的录取线。15年共有30所(班)在独立批招生,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六中几所学校的独立批分数分别达到758、755、751、749、734分,均高于华附在提前批的录取线!

      2017年,独立批招生的大军更庞大,达到39所(班)!批次越靠前,越容易招到好学生。在刚刚有特色班加入独立批招生时,我曾经是这样评价的:“这种现象说白了,所谓特色,都是以学校揽尖为目的而已。”也许是教育局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已经停止审核特色课程班的立项,明年更有可能取消特色班在独立批招生。

      招生批次,我的理解是为了让各层次的学校招到各自需要的生源进行分层教学,但独立批的特色班,将本来应该在学校招生结束后分层的重点班提前在招生时。

      教育部门真有必要思考一下:广州中考招生批次怎样才更有层次?

      三、中考前高中学校的签约合适吗?

      广州教育局对自主招生控制得比较严,省属的华附、省实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向全省招生,市属的广州外国语学校也可以在校内进行自主招生,这也是招揽尖子生的有效办法之一。绝大多数学校都必须通过中招平台进行录取,这是保证广州阳光中考的有效措施,一旦大面积允许学校进行自主招生,广州中考的招生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可能会乱象丛生。

      学校设立特色班在独立批招生是为了抗衡省属学校的自主招生,部分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热衷搞中考签约,也是仿效自主招生而打的擦边球。学校没自主招生权,签约学生也必须通过中招平台录取,那么这种签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在哪呢?通常签约的承诺是通过测试达到成绩要求,入学后可以进入重点班。重点班在家长心目中的定义是升学率高、班风好、师资好、资源丰富。每所学校的重点班门槛是不一样的,于是家长觉得,只要通过签约,就算以一般的分数考上这所学校,也可以进入重点班,是很“值”的。学校则以这种签约方式吸引更多的尖子生报考自己学校,从而达到招到更多尖子生的目的了。但当一所学校的重点班、特色班比普通班还多时,这种签约进入的重点班是否还有意义?

      假如学校花费过多精力在招生这些事情上面,大家都为争生源而乐此不疲,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做教研,对广州整体的高中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虽然签约并没有明显的违规,但这种中考前的高中学校签约合适吗?

      四、学校的分层教学做好了吗?

      广州2017年高考总共有12854人上一本线,当年中考对应这个名次的学生,大概是698分。比较一下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17年排名靠前的学校一本率,大概也可得出结论:孩子升上这些高中后掉队,是普遍现象。当然,也意味着部分学生在一般的学校进步明显。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个人认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节奏不相适应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和学校的分层教学也有很大关系。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广州中考指南

    广州中考指南

    [更多]

    阅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