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广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家长帮广州站 作者:光尘一 2016-09-07 10:14:09
学科学习上的拓展应用
学习的时候,“预习、学习、复习”就是“3”的过程,在预习的时候,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带着难点和疑问,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回顾复习,全面掌握。比如第一遍学习,就抠细节,很可能错过了过程,而一次引入的学习量太大,会感觉很累,效果上也不容易理想。当然,具体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知识点,要做相应的变通。
“1”呢,就是归纳整理,将知识概念、逻辑过程、要点、知识点间的关联关系等等,用思维导图,形成树状结构,将知识完全吸收,化为自己所有。
“n”呢,就是将关联知识拓展,扩大知识面;或者比较性、批判性的深度学习。
“N”呢,就是要不断练习,输出。阅读写作、反复练习(做题或延伸到自己出题)。
“∞”呢,如果能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用自如,那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
【学习】语文阅读
这个不用说,海边直播语文体系在交同学们练习“标准阅读法”时,先大致浏览文章,找出文章主旨(通过人物语言、事件等表达的表意和引申的含义);然后稍微细致的找逻辑线(人物心理发展、事件发展、关系线);如果必要,再找细节(比如人物、环境、背景等的描写手法)。这篇文章就算读完了。
(如果一上来,就逐字逐句读文章,很容易被眼前所限制,只见点不见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正如站在山脚看山脚、站在山腰看山腰,石是石树是树水是水。要是爬到山顶呢,纵览全貌,山之谓山,才知道石、树、水、路的配合和相互支持,自然的奥妙之理。)
文章读多了,再将各种主旨(比如说爱国救世、人性善良等)、描写手法、表达手法等分别做归纳总结,分类理解掌握(就像放在不同的抽屉里一样),根据语文答题的要求,组合应用。这样,一般的语文阅读就没有问题了。
不要以为这只是应试问题,会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技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将来论文阅读,很容易找出关键点和本意,而不用为华丽的辞藻、眼花缭乱的手法而迷惑。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能力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所以正好有了逐步有意识训练的机会。小的时候从故事讲起,大点儿有课外同步读物、儿童读物,再大点儿杂志、报刊、少年读物。以及结合课内的要求。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