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广州站 > 中考语文 > 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二:议论文阅读

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二:议论文阅读

2010-04-14  作者:.  来源:.  进入论坛

  专家解读考点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要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要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要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理清论证的结构;要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

  (三)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人们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它,得它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为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它的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2月4日,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文章开头提到的两件事与中心论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对第②③段文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排比句中还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论证方法看,这一排比句属道理论证。

  B.第②段的意思是说,中华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

  C.第③段举出“文化大革命”的事例,从反面揭示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其后果。

  D.第③段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故对传统文化的缺陷也应客气。

  4.第⑤段引用庞朴的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5.联系全文,说说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哪些挑战。

  (2009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

  能力提升练习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

  叶匡政

  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回归了牛、猴、虎、猪、马五件。佳士得公司(注:外国著名拍卖公司)近日宣布,2009年4月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将出现鼠首和兔首。据佳士得估价,它们的总价可能被拍卖到高达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这“无异于打劫”,网上新闻一出更是引起无数网民的愤怒。

  ②自从中国有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尤其传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当年八国联军所抢的那些圆明园遗物,身价更像打了鸡血一般飙升。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没有道歉与愧疚,也不要愤怒与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银子,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天价般的银子。

  ③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100多年前,八国联军抢走了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100多年后,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

  ④据统计,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05年,被八国联军当作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也终于归还天津。由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被拍卖的情况仍在频繁发生。

  ⑤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的兽首,今天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的现象。被抢劫是一种耻辱,同样,挨宰也是一种屈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回购来了,即使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我想也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

  ⑥单拿圆明园兽首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尽力索回。让抢劫者们如何抢走的,再如何送回来。虽然此举难度甚大,但我们还是要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权利和姿态。假若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它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身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出身不会变。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

  ⑦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编友助读:本文关于圆明园被劫掠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同学们不可不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劫掠、烧毁圆明园的罪行主要系英法联军所为,不是“八国联军”。

  尊重史实,牢记屈辱,捍卫民族尊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学们可找来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与本文比照阅读。

  1.文章最后一段议论精辟,请依据该段内容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而精练的标题。

  标题:

  2.针对佳士得拍卖圆明园文物的行为,作者在②③段中论述其拍卖的本质是 ;而在④⑤⑥段中,作者表述了我们对这些文物应持有的态度是 。

  3.从“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话外音?

  4.概括文章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2009年2月,佳士得公司正式拍卖鼠首和兔首。中国收藏家蔡先生竞拍下这两件文物,然后宣称不付款,以此方式使得拍卖流产。蔡先生的行为引起热议,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做法机智且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不诚信的做法损害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请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不少于80字)

页次:3/5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中考网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学而思中考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0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京ICP备09042963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客服电话:(020)87597747 主编邮箱 给中考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