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广州站 > 中考语文 > 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十九:文言诗词

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十九:文言诗词

2010-04-14  作者:.  来源:天利中考  进入论坛

  专家解读考点   考点阐释: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课标要求:“......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其后题目。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是( )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09年江西省中考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1、2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2009年山东济宁市中考试题)

  (三)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009年四川泸州市中考试题)

  (四)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009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试题)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融于一体。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2009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

  (六)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009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页次:3/7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中考网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学而思中考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0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京ICP备09042963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客服电话:(020)87597747 主编邮箱 给中考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