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执事:侍从、受差遣办事的人 2、生:平生、生性 3、好:喜欢
4、气:指人的气质或精神 5、然:但 6、养:修养 7、致:获得
8、浩然:正大刚直 9、宏博:广博 10、乎:在 11、称:相当、配合
12、故:因此、所以 13、疏荡:疏朗宕荡,意思是洒脱而不拘束
14、奇气:奇特的气度 15、岂:难道 16、尝:曾经 17、充:充盈、充满 18、中:内心 19、溢:表现 20、见:表现 21、有:又 22、游:交往
23、自广:扩大自已(的视野) 24、陈迹:陈旧的东西而 25、遂:因而
26、汩没:沉没、埋没 27、故:因此、所以 28、故都:旧的
29、恣:无拘束 30、慨然:感慨万端地 31、宫阙:宫殿 32、仓廪:粮仓
33、池:护城河 34、苑囿:古代畜养禽兽供帝王射猎取乐的园林
35、巨丽:极其美好 36、秀伟:俊秀伟岸 37、冠:第一 38、恃:依靠
39、惮:畏惧 40、发:行动、发动 41、入:在朝廷 42、出:在边境
43、志:立志 44、故:因此、所以 45、愿:希望 46、光耀:丰采
47、大观:宏伟景观 48、通:通晓,熟悉 49、向:以前、先前
50、禄:俸禄 51、幸:有幸 52、赐:恩赐 53、优游:从容闲暇
54、益:更加 55、治:钻研 56、苟:如果、假使 57、辱:屈尊
58、幸:荣幸
二、略
三、1、以议论"气"来开头,显得高雅脱俗,容易打动重文爱才的韩太尉,从而达到求见的目的。
2、想到了"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第二个问题可各抒己见(主要观点:)
3、关键是"养气",即加强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依据是"文者气之所形"。
4、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5、作者提出观点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法。
6、略。答案应突出加强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对作文的重要性。
7、主要观点:文章的语言、技巧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学会,但文章中所体现出作者的思想、精神、气质则必须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不是靠学就会的。
8、不同,孟子善于通过加强内在修养来培养"浩然正气",太史公善于通过游历名山大川、广交四方名士来养气,一内一外,养气的途径不同。
9、例:积累优美的语句和段落,丰富自己的语言;博鉴群书,汲取精华;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多观察,多体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
10、居家时;离家后。
11、原因: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目的: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12、欧阳修;《醉翁亭记》。
13、赞颂太尉,表达自己对大尉的瞻仰敬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见;另一方面,也使太尉高兴,对自己有好感,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
14、称颂韩琦,表明自己想得到韩琦的接见。15、不是一个醉凡功名的人。
16、所乐的是"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17、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页次:2/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