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广州中考政策指南   广州中考手册   2017广州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广州站 > 重点高中 > 中学快报 > 正文

华附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初中篇)

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9-17 11:47:59

说两句

  •   这会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应该说,离开华附以后,我就很少去回忆中学的时光,不知道是否因为中学的生活真的有点波澜不惊,还是因为大学的生活比较风起云涌。总之,中学六年的点点滴滴,都被静静的关在一道闸门后面,放在了记忆的深处。

      前几天,在popyard上看到了华附今年保送了19个清华北大,勾起了对华附的一些回忆,上网随便搜索了关键词“华附”,于是看到了去年华附120周年晚会上恶搞而不乏深情的《华附欢迎你》,心中某块地方被轻易的击中,那六年的回忆汹涌澎湃的淹没了我。

      我1999年7月毕业于华附,原来还有3个月,就离开华附10年了。这个星期颇为不顺,心情有点差,正适合写一些回忆的文章,为那忽然涌出的旧时回忆找到个去处。

      【上篇·初中】

      1993年,在粤西某个小县城里,刚刚拿了个小学奥林匹克数学一等奖的我非常开心,因为可以保送县里最好的中学了。这个中学是县城里所有小朋友的奋斗目标,而我居然不用考试就搞定了,开心啊开心。不过没开心多久,忽然被校长通知去参加一个考试,据说似乎广州某个中学来招收搞数学竞赛的学生。

      于是我第一次听说了这个学校的名字: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试是在市里的教育局考的,去考的大概一百来号人吧。当时不知天高地厚,以前也从未想过会去其他地方读书,考试的时候真叫没压力啊,考完以后真觉得失败啊。我有个同胞哥哥,拿了同样的奖项,一起去考的;他觉得考得还不错,于是我觉得应该是他去了。过了几天结果出来,我考上了,他没考上。实话说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不会吧,是不是考官眼花看错名字了,我们的名字就差一点点。。总之,我就这样启程去广州了。(不过我哥他很牛,3年后杀回了华附,此乃后话)

      华附在前两年变成高级中学之前,一直是分初中高中两部的。现在的教学楼,东楼是初中部,西楼是高中部。每个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不到50人,6班是重点班,而从我们那届开始,1班就是奥班了。

      说到华附的建筑,像东西教学楼,生化楼,南楼,东西阶梯教室,都是我去读书就已经有的建筑;到我毕业的时候,东西教学楼到生化楼的长廊已经出现了,21层已经建好了,行政楼建好了,体育馆也已经修建了起来;不过像全校园空调这种东西,是我离开几年后才有的,当时听说了那个仰慕啊。

      新来初到华附,第一个下马威大家都知道,就是军训了。这几天查了点资料,对华附的现状了解了一把,看来华附严格的校园管理,那么多年从来不变。那个时候爸妈下午把我送到学校,晚上就走了。小孩子懂得啥呢,我从没意识到一个人跑来广州对自己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一直到临走前,母亲为给我挂上了蚊帐,我在床上望着母亲隔着蚊帐对我说“孩子我走了啊,要努力学习,拜拜”,一下子才醒悟过来,原来接下去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剩我自己一个人了,顿时,我觉得自己似乎被一种无边的黑暗笼罩了。我觉得,让一个孩子在初一就离家上学,而且是长时间的离开父母,那真是一个相当。锻炼人的事情。

      刚开始时那种想家的折磨,真是至今难忘。这种难受的感觉跟随了我将近两年,才慢慢的褪去。于是,我在第二天在西阶梯教室开年级第一次级会的时候,压根没听进去一个词,满脑子盘算的就是,我要回家。当时给我们开会的是我们的级长,曹曼华老师,罪过罪过,曹老师我你的第一次课我就全走神啦。我那时以为,想回还不容易,过两天父母离开广州前还会再来看我一次,让他们带我走就好了,正好县里同去的两个小孩也萌生了去意,一起走得了。

      谁知道两天后见了父母,他们坚决不同意,然后不知道怎么曹老师也听到了风声,和我们班的班主任一块来我们寝室找外地生谈心了,汗。那次谈心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两位班主任之一,魏秀云老师。总之嘛,折腾了半天,我妥协了,留在了华附;同去的另一个小孩,妈妈心太软没坚持住,在最后一刻把他悄悄带走了,学校都没通知。据说他爸因此和他妈妈大吵了一架。后来那个小孩子其实混得也还行,并没有说回去就天塌下来了,不过,如果他留在了华附,前途一定是无限光明。

      好吧,说到这里都尽是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反正最后我是赖在华附了。华附的学习和生活大概是那么多年一直没变过:全封闭的校园,每天早上6点出操,然后吃早饭7点多去上课,上到12点冲去食堂--否则就要排很长的队伍,吃饭回去午休然后下午继续上课或者自习,5点左右下课,洗澡吃饭7点左右上晚自习。然后回去睡觉,宿委啊生活指导啊都是久远的传统。唯一和现在有点不一样的是,初中部9点半下晚自习10点关灯。另外,初中部在南宿舍楼,高中部在北宿舍楼,高层是女生宿舍,低层是男生宿舍,女生宿舍每一层都有铁闸锁起来--我当年曾经想过,万一着火了不是很危险?恩,我的初中就在这样的懵懂中开始咯。

      现在想起来,能够在华附读初中是我的幸运,而更幸运的,是我遇上了华附里最好的那些老师们。从初一到初三,那些老师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思想变化最大的三年;到了高中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不是每个年级都是三年一贯制的-_-我们的级组长曹曼华老师也是我的语文老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师是级组长特别有威严,反正我对得住语文从没有把语文拉下;然而我在教学上最感激的,是曹老师要大家每个星期练钢笔字,一堂课,写一整页信纸,作为作业上交。或许这也是华附的传统?到现在我都不清楚,我只知道现在的华附高中也要写字帖。总之,那个时候练字练出了兴趣,后来自己下了功夫,把我以前那惨不忍睹的字练出了点样子。如果不是因为曹老师,我估计从不会想过练字,那现在的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不过曹老师最让我记住的是另外一点,和教学完全没有关系的一点:她煲的老火靓汤。那个时候,每半个月,班里十来个常驻的外地生就拿着饭盆,结伴去曹老师家喝汤。曹老师的家以前还不在21层,在靠近后门的(好像拆了吧)一个小高层教师宿舍的底楼。我记得曹老师有一次还给我们介绍煲汤经验,说这汤从上午开始已经煲了好几个小时了,汤要文火慢慢煲才好(印象深刻是因为我第一次知道汤原来可以煲一个上午的哈)每次煲的汤还不太一样,有一次我喝了某个据说是挺补的汤,过了几天曹老师问我有没有上火,我摇摇头说没啊,曹老师说:你这家伙底子寒啊(恩,我寒,恩。。。)

      印象中喝得最多的汤是菜干炖猪骨。在家里的时候从没喝过菜干炖的汤,觉得味道超级好:)曹老师的老火汤我们一直喝到了初三。我从前,和自那之后,都再没听说过哪位老师这样对自己的学生。在华附里我着实遇上了很多很多好老师,但曹老师在我心里是TOP1,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我喝了两年多她煲的汤。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还曾在曹老师家吃过一顿饭,那顿饭的菜式不大记得了,但是有一个菜印象深刻,就是鹅肝,一碟鹅肝。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曹老师给我夹鹅肝的时候,我摇摇头说我不吃鹅肝的,曹老师当时脸色一变(哈,有点夸张,但之前是笑眯眯的)正色道:你挑食啊!我当即吓了一跳,说恩恩我不挑食的啦,什么都能吃就不吃鹅肝而已。然后赶紧把鹅肝吃了下去;我记得打那以后,无论在哪看到鹅肝都会想起这件事情,偶尔也点来吃吃,于是乎逐渐的觉得其实鹅肝也挺好吃的了,哈哈。那次在曹老师家吃饭,除了曹老师和她爱人,还有曹老师的小女儿,比我小几岁,刚上小学,那小女孩吃饭的时候似乎没对我笑过,大概在想,这是什么人,为什么来和我爸妈吃饭,哈哈。时光荏苒,当年的小女孩现在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伦敦为事业而奋斗。而自和她在Internet联系上后,我们还成了颇为投机的朋友,想想这个人生还挺有趣的。

      之前提起过魏秀云老师,最近发现她已经是体育科组长了。那个时候她和我们一样,是刚进华附的新人,不过是她当老师我当学生而已,呵呵。现在想想,魏老师当年就本科毕业,比我现在还小几岁,要她拉扯那么多小孩子的生活,真有些难为她了她带我们上了三年的体育课,以前我觉得体育老师不都是男老师吗,而且魏老师长得那么温柔,怎么看都不像一个体育老师。华附的体育课本来就很有趣,再有我们班主任带队,更是自在。魏老师最大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太温柔不够‘硬’结果偶尔管不住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

      学生,我印象中她基本上就没怎么板着脸过,这点上曹老师就有威严很多了。说起来,我们有两个班主任,这也是特地为初中奥班安排的,似乎也是我们那个时候的专利,不知道后来还有没有。另外一个班主任,区永和老师,数学老师,主管我们的学习,就是搞数学竞赛啦。

      搞竞赛的事情没啥说头,我现在想起区老师,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我们初一第一个学期结束,即将回家的前一天晚上,他到我们宿舍来看看行李都收拾的怎样了,然后看看我的行李,一个小旅行袋,好重,问曰,里面是什么,我回答:书。区老师摇摇头:回家就带一两本书就足够了,带那么多干嘛。然后他转身问旁边的c同学,你的行李呢,c同学指了指身旁的半人高的一个编织袋。区老师吓了一跳,伸手提了一下,对c同学说:你现在就给我重新把行李收拾一次。乖乖,c比我更狠,一编织袋全是书。(说句题外话,后来经过了两三年的折腾,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寒假在家是根本不可能学习的)第二天区老师把我们这些小孩子送去火车站,一直送到了站台,估计被c同学那个大编织袋刺激了,实在放心不下)初中回粤西地区的高速还没修好,公路不太安全,我们基本都坐火车回家。

      有一年春节前,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忘记出了什么事情,广州火车站外面滞留了无数的民工,区老师和魏老师带我们几个小孩子挤进了火车站。当老师真不容易。初中还有一位老师不得不提,就是帅帅的英语老师张荣干老师啦。他和魏老师一样,当年和我们一起来到华附)大家都知道华附对老师的学历要求是很高的,本科是个红线,但是张老师当年拿一张大专文凭没任何背景就闯进了华附,我当时知道之后对张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那可真要有足够的本事。张老师教了我三年的英文,我习惯了他的教学方法,到了高中之后才发现别的老师和他的教法有多么的不同。他在课堂上,经常带着我们朗读课文,经常和我们一对一的对话口语,非常重视听说练习。话说华附对英语听说一直都很重视,但是在张老师的课上这点的确非常突出。我的英语虽然不怎样,但是口语一直不怕说,(恩,即使老出语法错误也不怕说)想来里面有张老师当年播下的种子。我想,张老师那个时候是有压力的,因为他要让外地十几个完全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尽快赶上来,是的,完全没学过英语,除了几个大城市外,广东小学普及英语教学还是几年后的事情--是的啊,我就是那么惨,没学过英语就跑去华附混了。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每到上课时间,张老师就拉我们一群小孩子,到某个很诡异的小房子里上补习课--那个老建筑早拆了。我记得单独的授课差不多有一个学期,后来就逐渐一起上课了。那个时候也没啥英语分班之说,大家一起学,硬着头皮也得上。Anyway,一年后反正还是有惊无险的赶上来了。

      高中的时候,我发现初中的老师没有跟着我们上来高中,那个时候就很遗憾,为什么曹老师不继续来教我的语文,张老师不继续教我的英语?(数学倒是集体授课,常见区老师),而更让我遗憾的是,到了高二的时候,我发现张老师居然当了下一届高一(1)的班主任了,当时心里那个羡慕和郁闷啊。(题外话,我看到华附120周年老师合影英语科组里没有张老师,难道张老师调走了?)说完老师,自然要说同学们了。其实这是个很难的事情,因为老师只有几个,同学有很多。所以我只打算说说印象中深刻的一些事情,同学名字一概略过,不过当年的老同学看到了也自然能猜到谁谁谁,其中的所谓“恩怨情仇”,这么多年了,老同学们都一笑了之吧!

      还要回到军训开始的那天,为什么从那天讲起呢,因为有一件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深刻到这么多年我还能记住当时的情形。那天下午,我见到了我的一个室友,x同学,第一次见面,他给了我一个美国大plum,紫黑色很好看的那种。我不怕大家说我土,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美国plum,这玩意当年在我家乡似乎还见不到,当然现在烂大街了。我拿到这个plum的心情,该怎么形容呢,可谓很复杂,哈哈,一个自然是很开心--不是开心有东西吃,而是开心同学那么友好;另外则是觉得:啊别的同龄人都那么成熟,懂得交际了,我还傻乎乎的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x同学的确是我们思想最成熟的同学之一,甚至到后来高中的时候,别人看武侠小说,他都去看康德叔本华了。

      说到了宿舍,就说说初中的住校生活吧。编排宿舍的时候,外地生都是住一起的,我们班周末不回家的外地生大概有两间多宿舍的样子。我不知道现在的初中奥班小孩子周末干嘛,我们那时候可真是无聊的很,哪里像现在,网吧到处都是,听说周六还放电影!我是想不起周末怎么打发的了,住校生中颇有几个牌友,不过我不怎么打牌--其实是打得比较烂啦,说起来似乎数学好的人大多牌打得好,因为精于计算:)印象里初中玩得比较疯的一次,是某周末不知道哪位搞来了个强手棋,大家玩过的都知道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游戏是很难有抵抗力的,于是那天晚上和室友玩了个天昏地暗一直杀到半夜三四点。

      正常点的周末么,应该就是跑回东教学楼的教室里学习,另外有个爱好就是在学校周围闲逛,多半是跑去书店看看杂志,那个时候正门西边是一列的平房,有几个书店,对面石牌邮局也有一个。一般周六下午心情好的时候,就一个人溜出去瞎转一圈。一直到初三还是这样,不过到初三的时候,有了个新嗜好,喜欢上了华路雪的一款冰淇淋,每次晃悠到校正门的时候,就在边上的小店美滋滋的买上一根,2块钱。我清楚的记得它的名字叫做奇彩旋这款冰淇淋现在还在卖,不过如今吃起来早已无复当年的美味。在书店里闲逛的时候自然也会碰到班里那些外地生,遇到的最多的就是x同学和y同学。X同学和y同学是都是爱书之人,不过其方式就截然不同。x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好,买的书很多--不过买了大多都看了,这才是我最佩服的。x同学买的每一本书都整整齐齐的用厚白纸包好,然后潇洒的写上个书名,bytheway他的字也是全班最好的,所以他的藏书里字帖也很多x同学从不吝啬借出他的书,不过到后来我发现他的兴趣越来越高深,那些哲学书实在对不上我的胃口了...

      Y同学也很神奇,y同学是我们班数学最强者之一,但是他后来居然业余迷上了古文,初中三年看过的文言文之多让我着实汗颜。他的书大多从图书馆借,图书馆…...那个地方我整个中学就没好好利用过…...而y同学的钢笔字也是相当的好,有趣的是,当我有兴趣练钢笔字的时候他还没这个爱好,我练的稍微有了点起色时他还来问过我练字经验之类,然后过了一年,我发现他钢笔字的水平已经远远在我之上,几可和x同学平分秋色,真是让人无奈。。。其实我们班字写得好的人还有一位,r同学。r同学的字是隶书体,和XY的都不一样,r同学的字最大的特点就是舒服,工工整整,井井有条,无论是笔记还是考试,一如他做事的风格。我对他算是比较了解,因为我和他同桌了三年。r同学和x同学都是年级的干部,再加上一位思想最先进的w同学,基本上构成了我们班在年级权力机构里的中坚力量。

      他们三位是班里最先入团的三个--大家都知道华附入团不是一般的难,而在初中华附入团,那就是难上加难了。恩,最后沾点光的说,在下是那第四个加入光荣的团组织的,哈哈。。。有趣的是,华附入团和别的学校不一样,不是按成绩排队的,基本可以说学习成绩对入团没影响,这一点,应该和一般中学的做法大相径庭。团组织里有个有趣的东西,叫做,恩,忘记叫做支部日记还是组织日记了,反正就是每人写一篇然后传递下去。其实这挺有意思,因为从现在的眼光看,不就相当于一个纸板的bbs嘛,支部日记用来团员交流用,实际上也的确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初中的时候,团员少,支部日记是在全年级团员中传递的,支部生活也是如此。如果说入团有什么好处,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同学交流的面广了,越过了班与班之间那堵无形的墙。初中的时候,我们和其他5个班,都在一层楼,个人觉得这样的安排远好于高中时独立出来的奥校。这样让我感觉舒服很多,觉得自己是在年级其中一个班,充其量是数学学得比较多的一个班而已。

      高中的时候,所有的奥班都在奥校楼上课,和普通班级所在的西教学楼中间隔着一个东教学楼,看都看不到,虽然直线距离不过100米,可无形上相隔了整整一个太平洋。扯远了,说回当时的年级情况,总的来说,感觉是很好的,w同学是年级第一个团员,也是理所当然的团支书,x同学r同学都是学生会里的重要干部,后来我也杀进了年级学生会,总而言之,因为有这样一帮子人的存在,让大家觉得奥班也就是成绩好一点搞搞竞赛的班级罢了。我最看不下去的就是别人评论奥班都是什么怪才啊,怪人啊,有啥怪的,不就搞搞竞赛么。竞赛我们搞,工作我们也一样搞,而且也能搞得很好。因为团组织和学生会的关系,初中时候颇认识了些外班的人,有些即使叫不出名字(我记名字很差劲),至少混了个脸熟。所以我觉得我初中过得还挺开心,学习猛学了,社交也算是有,课外活动虽然只有数学竞赛,但是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正常。那个时候华附还没有选修课的概念(很羡慕现在的华附学生),依稀记得别的班是有些兴趣小组的活动的,我们则是无条件的搞竞赛咯。

      不过初中的数学竞赛,感觉比较轻松,不知道这种轻松是源于竞赛内容本身,还是源于环境的影响;我说的环境,是说身处的这个年级的大环境,无论是人文角度还是物质角度。说到物质角度,就不得不提一下华附的教学楼。华附的东西教学楼那是相当有特色的,教室并不是和建筑方向一致,而是带着一个角度,同一层楼的教室就像平放着的多米诺骨牌一样,相互错开的叠在一起。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每间教室都有充足的采光,而且教室外的楼道也因此相当的开阔,和一般中学里窄窄的过道完全不一样,完全可以看成一个小小的活动场地,围成一圈踢踢毽子啥的一点没问题。所以下课后华附的学生基本就在楼层里活动,不需要下去,因此也诞生了众多毽子高手。我最喜欢的是楼道的阳台,半圆形,站在那可以俯瞰整个聚清园,周末人少的时候,不少同学还喜欢把桌椅搬到阳台那学习。两个半圆的阳台之间有个长方形的土池,里面种着花,应该是杜鹃吧,茎叶垂到了外面一米多长,悬挂着的叶子在楼外随风飘飘,春暖花开的时候更是好看。

      年级的办公室,就在楼层的最南端。老师和学生的地盘都在一起,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的精神距离。

      回想以前的情景,我想说说年级里的那些女孩子们(哈哈),《华附欢迎你》里有一句歌词“帅哥美女特别少”,这句歌词的真实程度先不评价,至少我觉得华附的女孩子们夏天穿着校服的时候,都是很婀娜多姿的:)华附冬天的校服很难看,而且十年了没变样--我记得曾经有过把横条改成从两肩到侧身的竖条的改良版啊,但看现在的师弟师妹穿的,又是胸前大大的一条了--不过华附夏天的校服还是挺好的,特别是女生的校服,白色衬衣,浅紫色长裙,煞是好看。到了大学之后,穿长裙的女生明显减少了,据说是穿裙子不方便,另外真要穿,一般也都穿短裙,或者超短裙,sigh…...华附女生的夏季校服上体现着东方的古典美。现在不是很多中学生建议要换日式学生装吗,日本女中学生的裙子是漂亮,可我觉得华附的紫色长裙也是一代经典,而且是本校特色。夏天的傍晚,微风习习,倚靠在半圆阳台的栏杆上,望着下面聚清园里那些不时走过的紫衣飘飘的女孩子们,俨然是华附一道道最亮丽的风景:)看网上的帖子,据说现在晚上的操场是恋爱圣地,以至于还有老师去踩点巡逻。我记得我们那时候,恋爱自然也有,但应该还没那么半公开化。一直到我离开之前,学生处主任都是叶克明老师,一位非常刚正不阿的好老师,也是华附的毕业生我们的师兄,可惜他现在已经离开华附了。我记得那个时候他的说法是:不赞成学生谈恋爱;似乎现在吴校长的观点是:不鼓励学生谈恋爱。

      呵呵,这就是时代的不同。不管怎么说,中学时代的感情都是最纯洁无暇的。虽然我们那时候还是初中,而且有威严的曹老师管着,不过年级里还是发展了几对,其中最著名的一对从初二开始,而且男女主人公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级学生会团组织的干部--估计曹老师很无可奈何,哈哈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最后终于结成正果,现在都有了一个很可爱很可爱的小孩子啦。我并不想在这里宣扬支持早恋论,事实证明绝大部分的中学恋人们都没能经受住日后的风风雨雨,能最后走在一起的当属于凤毛麟角的熊猫类型。但无论如何,少女怀春,少男钟情,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这点也很体现在我和同桌r同学的话题列表中。华附有个有趣的规矩,男女生不准同桌。不知道这是不是目前中学里的普遍规矩。根据前几天开心网一个高人气的调查“你上学时喜欢过你的某位同桌么”,回答“喜欢过”的高达40%。

      看来“日久生情”的古训是绝对有道理的。不知道现在的华附是否允许男女同桌了,但我觉得那可能性基本没有。呵呵好吧,所以我中学六年就和男生同桌了,想想也比较惨,不过鉴于我们班男女比例极度不平衡的事实,这也是个普遍的结果。说起来,自我们之后,奥班的男女比例就没那么悬殊了,不知道是不是华附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管理中终于发现,和尚班和尼姑班一样,都是摧残人性的不人道行为:)

      r同学算是班里风流倜傥一人物,于是关于他的传闻就有很多。大家都知道人言可畏这个成语,如果有亲身体验的就明白一个事实传三次就可以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反正r同学勉强算有个女朋友都要等到初三快毕业的时候了,似乎还是倒追类型(女追男隔层纸真是没说错啊)后来那位女孩子出国去了,还坚持了一段时间,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根据我的了解,r同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心肠软,经不起女孩子的眼泪(其实这种男人最苦了),恩其实我觉得他挺好的,能文能理,温文儒雅,想不出啥缺点;不过据说,他看女孩子的方式有点被bs…...恩就是比较不回避的注视,这点还是挺牛的,想想我们那时候看到路上ppmm都是速度扫一眼然后就像做贼那样收回目光了,哪有像他那样勇往直前的哈哈。我和r同学整个6年关系一直很好,同桌毕竟是同桌,而更有趣的是,虽然高中被拆开了,我们的宿舍床位却又挨在一起,可谓很是有缘。在我看来,初中班里的同学有两种,许多都是傻乎乎的愣小子,只会读书,然后慢慢懂事长大,比如我自己;而另外一种,则思想开化比较早,做事比较成熟,比如r同学,w同学,x同学等等。中学六年,我和r同学深谈过很多次,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除了他看女孩子的方式,哈哈。r同学家在广州,和每一个家在广州的同学一样,周末回家,周日晚自习前回来。

      记得有时候周日晚上他会从书包里会掏出几本杂志,比如《少男少女》,后来我们大了就不看《少男少女》了,改看《读者》。坐我们前面的是两位女生(我们真幸运啊!)其中一位是我老乡,也是常住学校的,另外一位是广州人,也是个双胞胎:)她妹妹去了广雅。不过高中的到时候,我哥哥考来了华附,她妹妹却没来。有时候想,如果高中的时候她妹妹也在我们班,那就热闹了。不得不说附近坐着女生枯燥的学习生活会有趣些,那个时候我们四个关系很融洽,欢声笑语不断。初中的同学里,应该说r同学是我最好的朋友,不过r同学最好的朋友应该是w同学,这样说有点奇怪,但事实如此。w同学是一个很让人佩服的人,不是说他第一个入团成为了我们的团支书,而是他生活作风的朴素。w同学那时最典型的形象是背着一个军训用的军水壶(话说我们那个时候很流行用军水壶,挺好的,夏天装了热水一下就凉了,冬天装了热水还可以暖手),穿着最最普通的帆布鞋,比回力还要低一个档次的,叫啥忘记了。虽然班里朴素的同学有很多,但w同学不一样,他老爸那时候是中大校长。w同学绝对是老师眼里的模范学生,完美典型,他毕业后考取了北大计算机系,在那里遇上了个广州的女孩子,可惜那个女孩子估计嫌w同学不够浪漫,他们最后没在一起。要我看来,w同学是模范丈夫的典型,那女孩子绝对是看走眼了:)

      那个时候班里的同学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常住的,比如我,x同学,y同学等,第二种是广州的住宿生,比如r同学,w同学等,第三种就是家在华附周围的,走读生,这种同学比较少,因为他们不住宿的关系,接触都相对的少一些。不过后来发现,我和他们其中的好几个都很有缘分。比如z同学。本人小有点绘画技巧,从小就当宣传委员。当时初一刚刚开学的时候,区老师在台上问哪位同学会画画能出版报的,我正想着要不要毛遂自荐一把,旁边几个同学(他们是一个小学的)就嚷起来了:Z同学,Z同学!我环顾了四周,还没对得上号呢,却把z这个名字记住了。z同学中学的形象是个小胡子,哈哈,其实中学的时候由于他走读,我们交流不多,大多都在交流怎么出墙报;中学同班六年后,我们去了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班级,住在同一栋楼里;研究生阶段,我们更是在一个寝室里住了三年。算了一下,我们“朝夕相处”了13年。大学里他把小胡子剃了,摇身一变成了年级第一帅哥。研究生毕业后,我们一起去了北京,不过最后终于不在一个公司了。

      同去了一个大学班级的还有两位广州住宿同学s和c,另外三位走读的同学(我发现英文字母不够用了...)以及两位高中时代出现的同学。说起这些同学,其实每个人都有些故事,同赴浙大的s同学是理科动物,只是高中的时候阴错阳差之下没去成物理集训队,然后毅然选择了保送浙大这条路。按照他的说法,他是对语文没有什么把握。时任我们高三班主任的蔡雯老师劝了他很久让他去高考都没说动他。结果最后的高考他果然考了8xx分--那时候800分可比现在值钱多了,整个华附一年出不了10个。

      而另外一个c同学也很神奇,神奇之处不在于学习成绩,而在于他属于那种很有意思的外表不羁内心丰富的一类。所谓外表不羁,不是说他打扮很前卫,而是指他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学生--按照他的说法,他的那个学区都是预备小混混,如果他没来华附大概也就是其中一员了--有人说华附是个好的大染缸感觉说的很对。在初二的时候,某次级会之后,老师把我们留了下来,然后拿出了他的周记宣读了一把(哈哈),那是写得声情并茂,讲述他对父母的感谢和长大的理解。记得大家听了大跌眼镜,群众对很调皮的c同学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纷纷表示意外。我自那那时候开始就觉得他内心肯定是比外表表现出来的要更善良:)而后来的其他事情也验证了我的这个看法。

      写到这里,我略微翻看了一下之前写的内容,发现还没提过什么班级排名啊考试分数啊。这篇东西基本上我是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因此看来,那些学习成绩的所谓烦恼,每次考试的分数名字之争,在岁月里都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反而是那些不经意的学习生活上的细节,在多年以后,还深深的刻在你的脑海里。我不记得每次考试的排名,但是我记得那夏天的傍晚,静得只有风扇在转的自习教室(咳咳,不是每次晚自习纪律都那么好的,所以才印象深刻)记得级组办公室通明的灯光,记得魏老师带我们出早操时穿着一件李宁的绿色运动外套;记得区老师和我们说,要挺起腰;记得曹老师拿着一本语文书,走进来和我们说,上课;记得下课后冲去饭堂买饭;记得初三临时宿舍那是多么的闷热和潮湿;记得熄灯后走来走去的宿委,以及永远都那么讨厌的起床音乐。为了不让这篇东西越来越像一篇作文,我决定结束初中部分,直接升上高中了。

      在结束之前,最后交代一下,初中三年磕磕碰碰,但总的来说还比较顺利,大部分人提前考上了高中奥班,经过一次没什么压力的升学考试,我们就初中毕业咯。(高中生活篇,请点击查看:)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广州中考指南

    广州中考指南

    [更多]

    阅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