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广州站 > 初一语文 > [名师解读]七年级语文 第三课 山中避雨 详解与习题答案

[名师解读]七年级语文 第三课 山中避雨 详解与习题答案

2009-08-31  作者:匿名  来源:网络  进入论坛

  第三课   山中避雨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   寂寥lio: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

  第三课   山中避雨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

  寂寥lio: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

  嘈co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惜别:舍不得离别。

  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十一月九日,在家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姊姊,下有一妹二弟,二弟后皆早夭。先祖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父亲丰璜,长于诗文,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光绪八年,1902年),科举废除后,仕途随之断绝,只得在家设立私塾,教几个小小蒙童。丰子恺五岁起,即由父亲启蒙教授。可惜父亲庇荫的日子并不长久,八岁的时候,父亲因肺疾病故,享年只有四十多岁,只得由母亲茹苦含莘地和姊姊们相依为命。

  父亲病逝后,九岁时又进私塾读书,十二岁进石门湾溪西小学(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时成绩为全校第一,母亲为减轻家中生计,鼓励丰子恺投考公费的浙江第一师范。当年报考人多,丰子恺怕考不上,多报名了省立一中和甲种商业两所学校。结果,连中三元。

  丰子恺就是在读师范时期,因为两位恩师的带领,培育了丰子恺的艺术心灵和认真苦学的精神,也启发他的文学才华和悲天悯人的胸襟,奠定一生事业、理想的基础。这两位恩师,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李叔同先生,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李叔同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文学、书法与金石,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诸如国文、英文、历史、博物等科目,常是专业科目老师望尘莫及,所以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丰子恺更是如此。

  丰子恺的日语是当年向两位曾是日本留学生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先生学习的,所以选择东京为成完成留学深造美梦的地方。

  在日本求学期间,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了他一生从事美术的方向。

  对丰子恺而言,随笔和漫画是两位一体的:"在得到一个主体以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郁达夫曾批评丰子恺的散文说:"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这是说丰子恺的散文寓深邃道理于眼前事物,细腻贴切,有时意在言外,灵巧高妙,有时连他最擅长的绘画也有不及之处。丰子恺的散文往往偏重描写生活平凡中的点点滴滴,读者可在字里行间察觉出生活的情趣,与生命的源头,体会到生活的美与哲学。其实古今中外凡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莫不拥有这样的特色,那就是借着敏锐的观察,加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自然能创出「凡景语皆情语」的作品。而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正是丰子恺将俯拾即得的生活场景,赋予一种新奇的美感,唤起世人对于平日视而不见的事物,给予无穷的关注。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文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

  二、文章脉络

  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记叙心情的转变:由扫兴而感趣味。

  第三段:记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而向他借琴。

  第四段:记叙作者学琴经过及琴声使苦雨荒山活跃起来。

页次:1/2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中考网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学而思中考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0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京ICP备09042963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客服电话:(020)87597747 主编邮箱 给中考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