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网 中考的排行榜按平均分,高考的排行榜按一本率,比如今年中考的广雅实验和育才实验,前年高考的二中和广附,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决胜负,简直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看了某些校高考原始数据(虽然只是白云区的普高,但一样具有代表性),你就会发觉统计口径实在太多,真的没有必要分出个“秒杀”。
(1)以前一看教研室透露与学校简报不一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挂读生的口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明白。
(2)缺考问题,入学有、但大考没有报名的(可能出国之类),这些不统计,是共识。有报名,但是缺考的,系统仍然留着0分的记录,一般不计。但如果有部分科参加考试的,这在教研室是计入的,有的学校简报不计。
(3)对于高考还有其他情况,没有考试,但是通过保送、单考单招被一本名校录取的,教研室没有,学校统计有。广外外校、祈福英语等喜报与统计大相径庭。
(4)同样是高考,有一点从来没有人发掘的,其实每年流传出来的教研室统计版本,只是文、理科统计,其实并不包括体育、美术、音乐生,因此对于某些中学,如果分流考体艺的学生人数多,该校的文化课一二三本率就会好看得多!而且走体艺线的,即使分数不高,在上线统计里的一本甚至211、985还挺多。
最后,图音体不要以为是普高的事,重点中学也有不少的,那些重点中学的体艺生,其实文化科并不低,他还有一个选择权的问题,先按图音体生的身份报,然后再看文化科定夺,例如美术单科上了二A,如果文化科只是三本,他肯定走美术线(教研室不统计);但如果文化科上了一本,他会放弃报美术类,后面该为文理生计算,所以各大类的报考人数与实际录取都有出入。
结论:知道学校大概等次即可,无需纠结相差5分以内的平均分,或者相差3个点以内的一二三本率,其实若换个统计口径,可能会得出相反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