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考录取分数线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招生人数,另一个就是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
报考人数多少,通常是被认为是影响录取分数线的最大因素。所以有不少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录取分数线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尽量留尖敛尖并提前签约。
很多家长往往只根据目标学校上一年的的录取分数线和学校的高考成绩作为选择学校“性价比”的依据,就会造成学校录取的大小年的现象。中考大小年现象在录取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有大小年的学校通常是受关注比较多的学校,反观一些在一二批招生的学校,不少学校的录取分数是相当稳定的,因为关注度不高,报考的群体也相对稳定。有时候部分客观因素(如招生政策改变等等)也会影响大小年的规律。下面举几个例子分享一下——
学校的大小年必须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才更清晰。以华附和省实为例,09年,华附是744分,省实是727分;于是在10年,也许大家觉得报省实的性价比更高,结果这一年,省实历史性超越了华附的录取分数线,省实是733,华附是732;到了11年,大家又觉得华附的性价比高了,这一年,华附740,省实728……对华附来说,因为报考的群体相对稳定,影响大小年变化的,也许更多受招生政策或者招生计划的影响。如新四区可报市属高中、独立批的设立、华附省实的自主招生等政策,也多少会影响录取线。
二中去年也历史性超越了执信广雅的录取线,达到721分,这主要是因为13年二中的高考成绩非常亮丽,而13年的录取线只有710,加上学校校园大气、住宿条件好,大家觉得性价比更高,结果导致出现这样的录取线。但14年二中的高考成绩与执信、广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15年的录取线二中回落而执信广雅上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真光中学和一中在第一批的招生,过去的两年大小年现象也非常明显。13年,真光的录取线是685,14年回落到641,居然和17中持平;而一中13年是652,14年则上升至676。正常情况下,15年真光上升,一中回落也是可期的。
所以为避免大小年对自己填报志愿的影响,最好综合看各校三年的录取分数线。
另外一个影响录取分数线的因素人们往往比较容易忽略,就是学校的招生人数变化。有时候招生总人数未必有变,但在各批次招生的人数的变化就会影响录取分数线,有些学校出于招生的考虑,也会根据上一年的招生情况对招生计划适当进行调整。
如五中,12年的外区录取线为641,而13年则上升到660,为什么会升高?查一下2013年五中招生计划可知,五中的招生总人数为830人,但外区招生名额却只有55人!只占招生比例的6.6%!离外区招生比例的15%上限有很大的距离,也许是五中感觉外区生的质量不高,不如将这名额下放到本区更合算。(题外话:12年三中在第一批有招生,但录取线却只有635,也许感觉第一批的生源还不如提前批,于是13年取消了第一批招生名额。四中13、14年的情况也和三中上述的情况类似。)
一中,13年外区线比本区线高12分,14年却持平,为什么?是大小年吗?大小年的影响只是部分因素,再回看13年一中招生总人数为848,而外区名额却只有65人!只占7.7%左右。14年增加了外区生的比例,具体多少现在查不到相关资料,但肯定是增加了的,这也是导致外区线回落的重要原因。
准确预测分数线基本是不可能的,但通过分析部分学校的招生计划、大小年现象、还有招生政策及其他因素对该校的影响,基本的升降还是可以大概分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