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独立批的关注度绝大多数停留在元培班、岭南班,甚少人留意到西外、越外、海实的招生有什么问题。
的确,大家潜意识中的独立批都是全市招生的,但是西外、越外、海实不是,不但连老三区统筹都不是,还各自划定了荔湾、越秀、海珠的最低控制人数。西外、越外、海实三间学校留有相当庞大的“本区自留地”,是老三区中考制度上仍然体现着各自独立一个区的唯一案例。
先来看看他们的2014招生简章的录取人数分布(摘录):
(1)西外。录取8个班400人,其中独立批老三区70人、独立批荔湾区160人、第一批老三区170人。
(2)越外。录取6个班300人,其中独立批老三区40人、独立批越秀区80人、第二批老三区180人。
(3)海实。录取8个班400人,其中独立批老三区30人、独立批海珠区170人、第一批老三区160人、第二批老三区40人。
以西外为例,老三区70人和荔湾区160人是什么一种关系呢?从教育局的招生计划汇总表里,可以看到西外计划数是230人,备注栏有一句:“面向荔湾区招收英语特长生160人,面向老三区招收70人”。越外、海实的备注栏也有类似的话,只是把区替换成越秀、海珠。
在老三区这个大集体里,还分有本区生、外区生,是怎样录取的呢?如果理解成类似提前批那种本区、外区比例,那就可能不大准确,因为荔湾本身就是老三区中的一员,“面向老三区招收70人”应该包括荔湾在内,否则干脆就把这句话改成“面向越秀、海珠合计招收70人”算了,这样就不存在歧义。
我的以上理解绝对没有问题的,因此在独立批中不存在类似提前批那样一条清晰的本区线、一条清晰的外区线,应该就是一条统一的荔湾区分数线(但不是老三区分数线,这条线只会大于或等于)。这里存在两种可能性:
(1)荔湾区的160人先招满,老三区的70人未满,那么继续下调分数线,之后就不分荔湾、越秀、海珠了,直到把总计划的230人招满为止。这种情况,各个区报考这间学校的门槛是一视同仁的。
(2)荔湾区的160人未满,越秀+海珠已经收够了70人,这种情况下就算越秀、海珠就算有更高分的考生,都要关闸了,剩余名额全部留给荔湾,直到招满160个。这种情况,越秀、海珠就存在一条隐含分数线,可能高出教育局公布的分数线仍然落榜。不过由于教育局没有公布哪边先满,若是越秀+海珠先满,又高出荔湾多少分?会给下一届从越秀、海珠跨读西外的考生一种分数线的误判。
这三间学校应该还是收本区生源为主,连老三区内部跨区的人都不多,一般是本区先录满。所以网上或其他论坛未见超过分数线仍然落榜的吐槽。当然各间学校的情况不一致,海实肯定是海珠区先录满,然后再放开老三区一起再录,越外或许也是。近来成绩上涨、还有150个宿位照顾外区的西外,则不一定。
小结:
1、从跨区流向看,估计越秀、荔湾投奔海实的甚少,越秀、海珠考西外的或许有一部分,荔湾考越外的也有少许。判断如下:一是近年来西外一本率飙高超出了很多区重点,受到信任;三是地铁五号线中山八路站就在校门口;三是越秀区部分居民,主要是西华路延伸入荔湾腹地那一带的居民,骑车、走路去西外,比回越秀的学校还要近。反正是独立批练练手,行不行无所谓,多填一下而已。此外,荔湾跨区越外的可能还有一部分中下生,担心后面4中、南海有风险的,独立批拿个越外练练手,哪里先得、哪里先下船。东风西、人民北这边居民过去的,路程也相当近。
2、教育局公布的录取分数线,是不是可以做点举手之劳,加些技术处理,如果是越秀+海珠分数高于荔湾分数的,补多一个备注提醒越秀+海珠的分数。没有提醒的,那就默认处于荔湾分数多于越秀+海珠分数的状态。其余越外、海实的分数线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