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考择校政策调整后,非户籍生去公办学校的路子越来越窄了,民校成为一个新热点。一直以来我的关注点不在这里,总感觉民校招生安排分数比较飘忽,不好把握,对某些政策也不知个所以然,这里谈一点碎片印象。
一、分区
我们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民校是不分区的,报考者多多益善,但到了高中是按区给名额,以区为单位分别划定分数线。
不过说分区也不尽是,首尾的提前批、第3批的是不分区的,中间的第1、2批才要分区,不过这个分区的招生比例占了绝大部分。
民校本来有市场经济的含义在,高中民校为什么要分区?一直想不明白,从未见广州方面的教育部门有什么说明,倒在北京方面有过解释,那是为了促进民办教育均衡发展,均衡生源,不能让好民校把海淀、西城的高分学生招完了,差的民校剩下丰台、门头沟的低分学生,最后弄得差民校办不下去。
不过2011年北京民校已经松绑了,部分民校陆续放开分区,那些强校如人附实验、师达等上升势头一发不可收拾。
广州的分区应该是执行教育部某些文件细则的要求,或者北京之所以能“部分松绑”,有他牛的背景在,广州的官员不够北京的牛。不过广州的提前批、第3批既然可以不分区,看来细则也并不是统得死死的。
当然就算维持目前分区的大前提,其实细账仍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分区形式,是各区等均分?或按初中生人数比例分?或再结合中考分数段分?不同分法对学校拿到的生源、对学生报志愿的难易,还不一样。
二、批次
我们能够进入提前批招生的民校只有一所,那是属于佛山学籍的华附南海,其中配给广州的一部分名额(他也分了两次招,提前批不分区,第1批分区)。
一般来说,广州中考提起批是公办公费的示范高中,民校什么条件才可以进入提前批,为什么只有一个孤家寡人能否放在提前批,还不明白。
除了那个孤家寡人的华附南海,本地民校实际上就是在第1、2、3批录取,可以分两次,也可以一过批搞掂,而且中间可以跳跃等一等再录,即第1批录取,第2批歇一歇,等到第3批再录也可以——这是与公办高中最明显的不同。
而且学校对于这个出击点的选择,年年还不一样,记得前年是每间学校两次机会,1+2,1+3,2+3三种组合均有,印象中没有谁是一批就搞掂的。今年,中附、广外附、祈福、华番在第1批一次性结网,看来有十足把握的,毕竟这几所也确实是民校中的佼佼者。思源、南洋等到第3批一次性结网,看来底气极为不足,等你其他学校招完再说,我最后打扫战场。其实弱校第3批有第3批的好,不用受分区政策限制,不造成大面积脱档,这一类肯定是生源人数压力大于质量压力。
相比起公办学校,民校每年的变化要更大,我觉得这个应该不是教育局由安排的,而是民校根据自身状况申报的,毕竟民校生存首先是招生量有保证,其次才是成绩保证(只有省实天河这种雄心勃勃向公办示范高中冲击的,才会捏紧分数线宁缺毋滥)。
摆在哪一个档位出击,确实是校长的一门技巧。
附录:下面是2014年广州市民校录取批次情况:
注:括号内为安排招生批次。
提前批(不分区):华附南海(提、1,佛山学籍)。
第一批(分区):中附(1)、北附(1、2)、海珠(1、2)、暨附(1、3)、华美(1、2)、省天(1、2)、庆丰(1、2)、广外附(1)、祈福(1)、华番(1)、黄冈(1、3)、香江(1、3)、南海执信(1,佛山学籍)、华附南海(提、1,佛山学籍)。
第二批(分区):北附(1、2)、海珠(1、2)、培才(2、3)、华美(1、2)、省天(1、2)、庆丰(1、2)、雅宝(2、3)、英豪(2、3)、英才(2,东莞学籍)。
第三批(不分区):培才(2、3)、暨附(1、3)、思源(3)、雅宝(2、3)、黄冈(1、3)、香江(1、3)、南洋(3)、英豪(2、3)。
点评:我发觉若不是最牛气的民校(省天、华番、祈福的级数),安排第1、3批还好过安排第1、2批,第1批前先手一次,第2批避免因分区造成脱档,利用第3批的不分区全面收束。现在在第1、3只有暨附、黄冈、香江,明显看出黄冈、香江靠招生人数吃饭的需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