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广州中考政策指南   广州中考手册   2017广州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广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历年广州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肥    2013-06-08 14:51:21

说两句

  •   2009年中考古诗卷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带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E.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F.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庛天下寒士欢颠!风雨不动安如山。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明月楼高休独倚,                                    ,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③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④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⑤                      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为必答题,2分;②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曹植送别弟弟曹彪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就是由此化用而来的。

      ②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但刘禹锡却与众不同,他在《秋词》中用形象生动的诗句“ , ”。将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010年中考古诗卷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撒,影布石上。

      D.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E.人恒过然后能改,衡于虑困于心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F.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②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牺牲玉帛, ,必以信。(《曹刿论战》)

      ④今当远离, ,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⑤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⑥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为必答题,2分;②为附加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早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清晰表述:“ , 。”

      ②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雄才大略的风云人物不断涌现。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文明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赵翼在《论诗》中所说的那样,“ , ”。

      2011年中考古诗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BE (4分)

      A.谁家暗飞玉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E.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F.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74分)

      ①中无杂树,_芳草鲜美___________,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岸芷汀兰,__郁郁青青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___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___骊山四顾___________ ,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⑥举杯邀明月,___对影成三人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说明:①题为必答题,2分。②题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描写同样的景物,古代文人往往有许多意境相似的妙笔,同样是写春雨,杜甫《春夜

      喜雨》)中的诗句“_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__________,’便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毕业留言本上,我们既可以用高适《别董大》)中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勉励同窗,也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来互相鼓励。

      2012年中考古诗文卷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杨花落尽子规啼,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闻道龙标过五溪。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伴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E.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

      F.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选4)(4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_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③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

      ④________________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____ 。(魏学洢《核舟记》)

      (3)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古代诗歌讲究色彩的运用,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塞上胭脂凝夜紫”,《诗经》中的“ ① ”,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② ”,《木兰诗》中的“当户理红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④ ”,等。从这些句子中不 难看出,“诗中画”在这里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广州中考指南

    广州中考指南

    [更多]

    阅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