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10-03-22 16:42:06
又是一年阳春3月,广州二中第五届读书节即将拉开帷幕,记得在往届读书节上,我们曾聆听过《将读书变为我们忠实的信仰》、《读书,生命中最高的奖赏》等等精彩报告,我想:能够用“信仰、生命的最高奖赏”这些词语来表达对读书的敬意,这说明我们还是书生本色!今天又将开启读书节,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读书并不需要摇旗呐喊,对于每个校园人来说,读书既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对自己生命的滋养和关爱。
回顾每个生命的成长,其实都伴随着长短深浅不一的阅读体验,正是在不断地阅读中我们得以丰富地成长,得以享受精神的快乐。我特别记得在中学阶段对英国文学的阅读,《简爱》的独立与柔韧,《呼啸山庄》凄厉的爱与恨,《傲慢与偏见》简单而精致的韵味,《德伯家的苔丝》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记忆中它们带给我的启蒙和感动是现实生活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在生命的成长阶段,要感谢有好书相伴,要让自己尽量去阅读英国的古典与唯美,法国的浪漫与象征,德国的理性与美学,这些异域的文化会让你感觉活得更舒展、更开阔。前几天翻阅学生桌上《尼采的智慧》这本书,我对书中这段导语特别有感触:“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遇到过先哲的幽灵,人生是不完美的。尼采就是一个需要遇到的幽灵。”其实,作者还在告诉我们:岂止是尼采,先贤智者、美文典籍都是我们生命成长的恩赐。
海德格尔曾说:“人的本质目的是诗性地活在大地上”, 中国悠远深厚的文化恰好诠释了这一观点。如果你喜欢旷达率真的诗意,那就选择去阅读魏晋南北朝,感受乱世中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感受它隐逸、游仙的风尚以及“竹林七贤”的玄虚怪诞。如果你喜欢华丽凄婉之美,那就去阅读宋朝,那个朝代特有的婉约与豪放,连英国史学家汤因比也会感慨:“如果能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如果你喜欢纯朴的诗句,那请朗读《诗经》,诗三百就如一曲曲清新无邪的歌谣。如果你喜欢浩瀚的气势,那就去吟诵唐朝荡气回肠的诗词歌赋,如果你喜欢思想的风云激荡,那请选择阅读诸子百家,总之,想让自己生活得更有诗性,不妨通过阅读,去朝拜各个时代中那些鲜活的艺术生命,他们也许能够激荡你的内心,让心中水草丰美。
有人说:“课外的海明威要比课内的海明威更精彩”,我想,这是因为课外的阅读跟考试无关,跟功利无关,跟条文束缚无关,它更多的是怡情养性,更多的是生命惬意轻松地散步,因此,课外主动的、个性的、体验式的阅读要比课堂来的轻松、来的投入。可如果要好好地有意义地感受这份精彩、这份轻松,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学会为自己开一份长长的书单,学会为自己精心挑选作家作品。在春暖花开时节,读到海子的诗行,流浪的冲动会油然而生。失意落魄时,读读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那种淡定从容,会让你情不自禁调整生命的脚步。北岛曾说:中国不缺少苦难,但缺少关于苦难的艺术,因此多让自己靠近那些豁达健朗的精神,才能学会更好守护自己。阳光明媚的午后,应该读读张爱玲,和着阳光的味道感受她无道德气的散文,她华美的没落贵族味道的小说,她比烟花更寂寞也比烟花更灿烂的生命。在课堂之外,在人生的课堂之外,要好好把握自己的阅读,一个人的书架可以看作是他精神的呈现,一个人的阅读品味其实就是他生命品味的写照。
记得去年暑假翻阅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书中这个小插曲特别让人深思:传说纳兰明珠罢相后,在家中读起儿子纳兰容若生前的《饮水词》,忍不住老泪纵横,叹息道:“这孩子他什么都有啊,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快乐?”明珠是无法深切了解儿子的悲伤。物质的极大丰裕会有两种结果,让人懈怠,或者激发人更深远的追求,而且人往往越是万事无缺,越会觉得掌心里一无所有,正像米兰昆德拉告诉我们的:生活在别处。可生活到底在何处?答案无人知晓,我们只知道生活在别处,在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地方,一个与物质的多少无必然联系的地方。因此,许多人一辈子就在不断地寻找,在生活中寻找,在他人的文章典籍中寻找,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寻找,想为自己的身找一个家,想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我想:恐怕只有等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丰盈、富足之后,人这株自然界脆弱的芦苇,才会变得更快乐、更深刻、更高贵。所以,在物质的忙碌之外,在目标的追逐之外,在空虚迷茫之时,记得提醒自己:好好阅读,好好安顿自己!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