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广州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10-22 09:38:06
物理: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初二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涉及到的物理现象主要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为主,比较容易理解。而到初三侧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这一巨大转变,很多学生一时很难接受,最终导致成绩的下滑。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归纳和整理知识,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物理成绩的主要途径。下面我就以压强的知识为例谈一谈初三物理复习的方法:
一、弄清问题的本质许多题目考查的内容都是相似的,我们只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如:在计算压强时,首先要学会压力的计算。知道重5牛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5牛。那么怎样计算人站立、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怎样计算装有水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只要抓住压力的特点:压力与受力面是垂直的。找到与受力面垂直的力,如果只有一个力,那么压力大小就等于这个力;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力方向相同相加,方向相反相减。从而推广到竖直的墙面、斜面等。与之相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比较固体压强大小的题目,对此类题目只要知道,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是影响问题的关键,,其它因素也就不会成为解题的障碍。
二、找准研究的对象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找准研究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研究的对象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应用的知识也是不同的。例如:某容器重1牛,盛10牛的水,水深20厘米,容器底面积是100厘米2,把它放在1米2桌面的正中央,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问题1研究的对象是容器底,对容器底施力的物体是水,因此应该考虑到液体的压强、压力的计算即:P=ρgh=1.0×103kg/m3×9.8N/Kg×0.2m=1960paF=PS=1960pa×0.01米2=19.6N问题2研究的对象是桌面,对桌面的施力的物体是装水的容器,因此应该考虑到固体的压强、压力的计算即:F=G=1N+10N=11N
P=F/S=11N/0.01米2=1100pa类似问题学生经常出错,主要原因就是研究的对象没有弄清楚。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出现与固体不同的特点,即容器的形状不同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等。所以处理此类问题分清研究对象是液体还是固体是非常关键的。
三、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学生总会遇到很多看似相同的问题,可是一旦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们还有不同之处。例如:将100牛的水盛入如图所示的三个容器:(水未溢出)
底面积相同,容器的高度相同,容器的质量相同,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因为容器形状的不同,导致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不同,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依次增大的;又由于F=PS,底面积相同,所以压力也是依次增大的。而题目中容器的高度相同,容器的质量相同往往会影响同学们的解题思路。因此做此类题目要善于找到它们的共同之处,识别题目提供的无关信息,利用不同的因素找到正确的答案。
四、学会对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近几年中考出现一类热点题目:上下粗细均匀、质量分布也均匀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及相关问题的分析。常见的物体有: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其中以正方体题目居多。此类问题虽然涉及的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压强的计算,但解决问题时往往利用的是类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但ρ代表的是物体的密度,h代表的是物体的高度。例如:2005年的一道选择题:如图:甲、乙两个实心均匀的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的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P甲〈P乙
BP甲=P乙CP甲〉P乙
D无法判断解决此题从所求的量入手,剩余部分的压强等于P=PO—ρgh,PO相同,h相同,起决定因素就是密度,利用原来压强PO=ρghO来分析,由原来的压强相等,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所以正确答案是C。解决此类问题重在理解P=ρgh推导过程,及应用推导公式的条件,虽然题目条件变化多种多样,只要按上述步骤,利用P=ρgh及题目相关条件,此类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总之,初三的期中阶段学习非常重要,学生要善于总结反思,学会归纳和整理知识,培养在实践中调整提高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