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广州站 > 初一语文 > [名师解读]七年级语文 第五课 回忆我的母亲 详解与习题答案

[名师解读]七年级语文 第五课 回忆我的母亲 详解与习题答案

2009-08-31  作者:匿名  来源:网络  进入论坛

   第五课 回忆我的母亲   1944年2月25日,朱总司令的母亲钟太夫人去世,总司令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怀着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总司令追述了自己母亲......

  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坚持劳动。】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支持一家人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八十有五,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支持革命。】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第二层,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第三层,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

  【第二部分,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展示母亲的美德,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第三部分,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思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开门见山,高度概括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其中"我爱我母亲"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勤劳"总领全文,是叙事线索,"回忆"点明主旨。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话是议论句。其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母亲是个好劳动"是第四段的中心句。"天不亮","轮到就煮一年","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一系列的词语表现了母亲劳务繁重,赞颂母亲勤劳,是个好劳动。

  "很自然地"写出母亲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培养"我"爱劳动的好习惯。

  "悄悄""一到……便……"表达体谅母亲、孝敬母亲之情。

  表现母亲聪明能干的三件事:

  a用桐子榨油点灯;

  b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c亲手纺线,请人织布染色做新衣。

  本段从以下五个方面表现母亲的思想性格:

  a勤劳,在家庭中起带头作用;

  b极能任劳任怨;

  c性格和蔼;

  d同情贫苦的人,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e严格管束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恶习。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这一层的小结。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反映了母亲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性格和阶级觉悟的提高。

  母亲对"我"的影响:"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逼得"、"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写出送子读书的背景和艰辛,这反映母亲要求摆脱贫困和欺压的骨气。

  从"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母亲是同情革命的。

  再次表现母亲热爱劳动的本色。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表现了母亲对党的困难的体谅,对革命事业的支持。"竟"表达无尽的遗憾。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既是这一层的小结,也是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文章自然地转入下文的议论和抒情。

  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有三点:①"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这两个排比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用抒情的笔调说明母亲所给予的宝贵财产,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历程中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刻影响,并说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也与开头呼应,自然引出下文。

  "创造了"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创造着"是说劳动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着中国历史,二者有时态上的差别。

  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三、问题研讨

  1.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串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民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2.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八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的事情来写。

  时间事迹表现的品质

  作者小时候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勤劳俭仆、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1895-1900年前后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深明大义

  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勤劳,热爱劳动

  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勤劳,热爱劳动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文如其人,朱总司令朴实、谦逊、忠厚诚恳,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方法。有的同学因此认为本文不是一篇好文章,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甲生: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叙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乙生:总司令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感人。"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母亲"整日劳碌"、"汗流满面"的高大身影。"很自然地"、"就悄悄"、"便整日……跟着"这些词语,说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总司令从小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学会了许多生产知识。

  老师:以上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这篇文章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热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平静的途述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5.请以结构图的形式写出本文选材典型的特点。

  四、语言品析

  1.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旧中国的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忍痛溺死五个孩子。这个怵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一个"多么惨痛悲哀",一个"无可奈何",字字滴血声声泪,悲惨万状万般无奈啊!

  2.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O)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怎么理解"和平"一词?)

  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

  3.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

  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你体会到这些感情了吗?

  这件事对少年时期的朱德触动很大。

  朱总司令为了民族抗战事业而愧对了母亲。

  体验活动

  1.课外阅读《朱母钟太夫人传略》,进一步了解这位既平凡又伟大的母亲。

  2.叙事抒情要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才能动人。模仿本文,用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地写一篇赞颂父母或老师的文章。

  朱母钟太夫人简介

  钟太夫人(1858-1944),朱总司令的母亲。朱总司令的祖上,从广东韶关迁移到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七代以来,都过着贫苦的佃农生活。祖父八九十岁时还下地耕作。钟太夫人19岁来夫家,她在这个劳动的家庭里更显出是一个劳动的能手。她先后生子女13人,养活的8人,总司令就是她第三个孩子。钟太夫人一面紧张地兼顾着母亲和农妇的双重工作,一面还注意着以自己的榜样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她是一个有宽大胸怀和深厚同情心的人,她的人格力量是不仅及于她的子女,而且使全家所有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十分欢洽。对于更穷苦的亲戚,她往往减损自己,勉力周济。钟太夫人和世林府君排除万难,送总司令入学。总司令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时候,钟太夫人是一个有力的鼓励者。民国初年,总司令在护国军任职,积官俸寄家,得置田30亩,这当然并没有减轻太夫人的劳碌。民国十年,世林府君去世,她更独力支持一家人的生活,直到她的暮年。抗战以后,总司令的处境比以前是好得多,但是太夫人也还是在自己家里继续过着贫穷的勤朴的农妇生活。总司令的伟大,从根本上说,是长期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但是钟太夫人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练习全解

  一、朱德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和概括。

  朱德的母亲主要有这样一些高尚品质:勤劳(第四段、第五段、第十三段);俭朴能于(第六段、第十二段);宽厚仁慈(第七段);坚强(第八段);有远见(第十段);同情革命(第十一段);支持革命(第十二段)。(有些段落的内容有交叉,这里只是就主要内容进行归纳)

  二、课文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细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

  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将这件事不经意地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以可感的形象"强健身体"、"勤劳习惯"等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在虚实结合、实实在在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

  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三、联系上下文,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字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管理:此处有照管,使生产事务顺利进行的意思;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四、有感情地朗读泰戈尔的诗《金色花》,体会诗中浓浓的童趣及孩子对母亲纯真的爱。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

  又在新叶间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

  湿发披在双肩,

  穿过金色花的林阴,

  走到小庭院时,

  你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看书时,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小小的影子投到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突然地落到地上来,

  又变成了你的孩子,

  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捣蛋鬼?"

  "哦,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问我时我所要说的话。

  浓浓的童趣: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一个神奇的儿童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他的母亲三次嬉戏,显得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充满无限童趣。

  孩子对母亲纯真的爱: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纯真地撒娇,就是不让妈妈知道,就是瞒着妈妈。

页次:2/2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中考网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学而思中考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0 www.zhongkao.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京ICP备09042963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客服电话:(020)87597747 主编邮箱 给中考网提意见